当前位置:首页 > 典型应用 > 河道治理

河道治理

1.我国黑臭水体污染基本概况

统计显示我国295座地级及以上城市中,仅77座没有发现黑臭水体,其余218座共排查出黑臭河、湖、塘1861段(个),水体黑臭城市占总数的74%。

1.1黑臭水体类型
河流1595条,占总数的85.7%;湖泊、塘266个占14.3%。


 
1.2黑臭水体分布


 
南方有1197段(个),占64.3%;北方有664段(个),占35.7%。总体呈现南多北少的趋势。

2.我国黑臭水体治理现状

2.1河道治理要求

我国黑臭河道分布广、污染大、跨地域、水质情况复杂,治理已刻不容缓。但是需要强调的是黑臭水体治理要避免陷入重治理、轻保持,重晚期、轻长效的误区,重视长效治理模式,针对不同河道特点,将现有技术集成整合,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理效果。《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指南》中也已明确了河道治理要求,须从源头上治理讲究长效性,防止采取应急性表面措施。现阶段我国在河道治理上并未取得较大成功,技术还不够成熟,总结国外河道治理成功经验,了解到河道治理应走“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清水补给、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的综合技术路线,并遵循“适用性、综合性、经济性、长效性和安全性”等原则。

2.2河道治理方向

河道治理得从源头治理开始,源头未能较好治理,那么河道水体净化改善将成为“镜中花”。在总治理策略上,应遵循“截污—治水—生态恢复”的总体思路。我们还应明确的是,黑臭水体治理并不是一项一蹴而就的事情,既要开展控源、截污、减排和生态修复的工程,创造环境社会和经济价值;又要重视挖掘和建立长效经营管理机制,最终要以经济社会价值作为河道治理成果唯一评判标准!
随着《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海绵城市建设指南》的相继颁布,明确截污重要性,并在政策层面对河道治理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支撑作用。但是,光靠政策层面的支持还远远不够,更需要各水净化企业不断加强截污技术与水体综合治理技术的升级与创新,并形成统一的治理思路,做好源头控源截污工作,实现河道治理技术的快速发展。

2.3河道截污难题

河道水体治理得先从截污开始,但就我国截污处理情况看,还远远达不到河道治理截污的要求。当然存在这个现象是有客观原因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镇建成区污水处理率不够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约为90%,县级污水处理率达到82%,村级污水处理率约为10%。改革发展关键时期,我国污水处理设施和设备未能紧跟社会发展的需求,有相当一部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水体,致使全国70%以上的河流呈现劣Ⅴ类水质,河体自净能力大大降低,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城市污水处理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城市建成区污水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1.污水直排问题严重。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多地考察,很多河流甚至没有进行截污;
2.合流制的溢流污染。以南湖为例,一到下雨时期,七毫米的雨就会导致污水横流,其核心问题就是合流制的溢流问题。我国六百多个城市有10.7万公里的合流制的管网,这部分管网对我们城市水环境的改善是较大隐患;
3.初期雨水污染。初期雨水水质较差,其污染能力和污水相差无几,经常导致一场雨后环境回到解放前的现象;
4.管网的错接和混接的问题。我国多处没有明确的分流制或合流制,大多是混流系统。如石家庄某项目中,管道前面实行分流,在过铁路时却合成一根管,堪称无用功。从北京、南宁、海口等地区的黑臭水体治理规划及实践中发现,建成区截污还有很多遗漏的排污口,污水未能完全收集。
因此,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城市建成区未截污的直排污水与初期雨水,推进市政污水收集管网建设,阻止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河道,减轻河道治污压力。

三、城市建成区新增污水处理问题

城市建成区新增污水处理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运输到就近污水厂处理,二是就地建设污水厂进行处理。
采用污水运输到就近污水厂处理方式,那么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污水厂规划容纳量问题,现在运行的污水厂有的已经达到或者快要达到饱和容量,不宜新增加污水处理量。其次是收集点到污水厂段的管网建设资金问题,一般污水厂管网建设费用约占污水厂建设运行总费用的50%,地形复杂地区费用更高。
而就地建设污水厂,那么会涉及到污水厂选址、扰民、征地、管网建设、环境相融与后期维护等问题,更需谨慎实施。

四、污水厂尾水回补景观难以实现

污水厂处理后的尾水可考虑用作景观水。而回补景观水水质,需要达到地表Ⅲ类或者Ⅳ类水标准,我国大部分污水厂出水水质还达不到这个标准,出水高标准阻碍了污水厂尾水综合利用,但若不对尾水进行后续再次净化处理,直接排放也会对河道造成严重的污染。故需要对现行污水厂提标改造,导致当地政府财政压力增加,在某些地区可能出现无资金改造的问题。
总的来说,要完成好当前城区建成区污水截污工程,应该综合考虑截污措施的适应性,尽量采用低运行费、高效率、中小规模、省地、出水水质高和与环境相融的截污技术。我国现阶段中小规模污水处理技术多种多样,较为成熟的主要有MBR膜处理技术。

五、MBR膜处理解决方案

MBR膜处理技术运行稳定性强,出水水质高,污泥产量低。MBR膜生物反应器内能维持高浓度的微生物量,处理装置容积负荷高,占地面积节省,该工艺流程简单不受设置场所限制,可做成地上式、半地下式和地下式。
MBR工艺运行控制灵活稳定,采用微机自动控制,操作管理方便,减少了运行过程中人力资源的投入。
工艺特点:
MBR膜处理技术治理效果快速显现,且出水水质好,出水可以回用,为特殊污水的治理提供了一种简单快捷的方式,适合中小规模河道截污治理。
地埋式高出水标准的中小规模污水站,可解决当前城市建成区污水分散,新建污水厂困难,征地扰民,管网建设费用高昂,政府财政紧缺等难题。MBR膜处理技术具备以上优势,适用于建成区中小规模分散污水的控源截污。


  • 专业技术支持团队

  • 5年质保

  • 半价更换